机遇号火星探测车(Opportunity Rover)是美国宇航局(NASA)火星探测计划中的标志性任务之一,其成就远超设计预期,成为人类深空的典范。以下为其核心信息:
任务概况
发射与着陆:2003年7月7日发射,2004年1月25日着陆于火星梅里迪亚尼平原,设计寿命仅90个火星日(约3个月),实际运行至2019年2月,持续15年。
动力系统:依赖太阳能电池板供电,需每日充电4小时维持运作,冬季需调整角度以获取足够阳光。
科学贡献
1. 地质发现:
发现火星首个陨石“防热护盾岩”及富含铁的球状矿物“蓝莓”,暗示火星曾存在液态水。
在维多利亚撞击坑和奋进陨坑边缘发现石膏脉,进一步证实火星历史水文活动。
2. 影像记录:传回大量高清图像,包括火星尘态和全景地貌,甚至失联前4天仍传回清晰照片。
任务终结
失联原因:2018年6月遭遇全球性沙尘暴,太阳能板被尘埃覆盖导致断电,经数月救援未果后,NASA于2019年2月宣布任务结束。
最后时刻:失联前传回的照片显示车体积尘严重,但仍坚持完成最后一次全景拍摄。
对比与意义
超长服役:其15年寿命远超同期中国祝融号的1年任务期,差异主要源于能源设计(太阳能vs核动力)及环境适应策略。
公众影响:任务命名源自小学生提案,象征人类精神,其成果重塑了对火星宜居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