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的“星舰”项目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经历了多次发射失败,以下是关键及原因分析:
一、2025年近期失败记录
1. 第十次试飞(2025年8月)
原计划8月24日发射,因地面系统故障取消;25日再次尝试时因天气原因在倒计时40秒暂停。
此前连续三次失败(第七、八、九次试飞)引发质疑,但SpaceX称已针对V2版本的燃料扩散器组件等问题进行改进。
2. 第九次试飞(2025年5月27日)
因侧面舱门未完全开启导致燃料泄漏,飞船姿态失控并在再入大气层时解体。
复用技术问题突出:复用助推器B14-2的结构疲劳导致着陆前爆炸。
3. 第八次试飞(2025年3月6日)
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回收,但第二级飞船因发动机异常关闭和燃料泄漏失控解体。
FAA对残骸风险发布机场禁飞令。
二、技术挑战与失败原因
1. 再入大气层问题
多次失败集中在再入阶段,高温(1650℃)和气动压力导致热防护系统失效或结构强度不足。
2. 发动机设计缺陷
33台猛禽发动机并联设计易因单点故障引发连锁反应,第八次试飞中中央发动机爆炸导致推进剂混合事故。
3. 复用技术可靠性
复用部件(如发动机、连接件)的疲劳问题频发,第七次试飞的助推器复用后仍爆炸。
三、历史失败(2023-2024年)
2023年4月首飞:升空2分40秒后爆炸,因多台发动机失效。
2023年11月第二次试飞:一二级分离后二级火箭故障自毁。
2024年3月第三次试飞:一二级回收均失败,飞船再入时失联。
四、争议与应对
尽管失败频发,FAA仍通过放宽发射次数限制(从5次/年增至25次/年)支持测试加速。
马斯克坚持“以试代研”模式,但连续失败导致单次成本超2亿美元,商业化进程受阻。
进展显示,截至2025年8月27日,“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成功溅落印度洋,首次完成全流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