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资讯

      1、蔚来5月交付1089辆ES8, 二季度有望超预期完成交付
 
来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公布了5月份交付数据,其中ES8单月交付量为1089辆。至此,2019年第二季度前两个月交付量为2213辆。市场对ES8销量保持乐观,并认为基于二季度前两个月的交付数,二季度总销量有望超过预期。
 
并非取消,蔚来临时下架电池租用方案
 
日前,蔚来在PC端官网以及APP端车型订购页面下架“电池租赁方案”。经官方渠道确认,该方案并非取消,而是正在优化,该服务未来或将与金融机构合作,预计新方案将在6月中下旬重新上线。
 
蔚来汽车被看衰:市值低于累计融资额 三年巨亏370亿
 
美股上市的蔚来汽车披露2019年一季度财报后,股价出现连续下跌并屡创历史新低。截至6月3日收盘,相比6.26美元的发行价,蔚来汽车上市后股价跌幅已超过50%,最新市值仅剩31.1亿美元。据悉,从2015年6月蔚来汽车A轮融资算起,历次融资情况分别为2015年9月B轮融资5亿美元,2016年6月C轮融资1亿美元,2017年3月战略投资(C+轮)融资6亿美元,2017年11月D轮融资10亿美元,2018年9月IPO上市融资9.62亿美元,有数可查的融资额合计31.62亿美元,已超过目前市值。

新能源汽车资讯
2、爱驰拟增资17.47亿元以50%股份控股江铃,长安持股比例稀释减亏
 
长安汽车(000625)6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合营企业江铃控股拟引入爱驰汽车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公司放弃此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爱驰汽车拟增资17.47亿元,增资后,爱驰汽车持有江铃控股50%的股份,长安汽车和江铃汽车集团持有江铃控股的股权比例均由50%稀释到25%。
 
3、何小鹏指国产特斯拉毫无竞争力
 
5月31日,特斯拉宣布国产版Model 3车型开启预订,起售价为32.8万元,预计交付时间为6至10个月;31日同天,特斯拉称预订者太多,“官网流量太大”。
 
但这一定价也引发了争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通过微博喊话:“我觉得Model3国产版32.8万(不带自动驾驶)毫无竞争力,起码应该再降价1万美元。”
 
 何小鹏谈5G商用牌照发放:5G很可能引爆车联网和IoT
 
6月6日,工信部将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表微博称,3G引爆移动互联网,5G很有可能引爆车联网和IOT。3G主要是2C的商业模式,而5G主要会是B2B2C的商业模式。何小鹏认为,当前5G的技术还离规模商用还有不少的距离,期待之后的自动驾驶LV3.5+5G可以将无人驾驶LV4的能力更高性价比更快的带到我们的出行生活中。
 
4、博郡iV6首台白车身正式下线
 
近日, iV6首台白车身正式下线,意味着博郡汽车首款车型距离量产交付更进一步。这也是博郡汽车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自主制造之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5、牵手银鞍资本,博郡汽车融资25亿元
 
继蔚来和爱驰获融资后,博郡也传来了好消息。6月3日,博郡汽车宣布已与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银鞍资本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银鞍资本,盛世投资、中科产业基金、住友商事、 宝时得、浦口高投、园兴投资等,总规模25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博郡汽车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投入。
 
6、新能源车限购取消 应出台配套措施防止拥堵回温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三部门日前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提出进一步巩固产业升级势头,增强市场消费活力,提升消费支撑能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有关汽车限购政策“松绑”的规定引发关注。
 
《方案》提出,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停车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
 
专家认为,此次新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但应及时出台配套措施,降低车辆使用强度,避免给城市带来更大负担。
 
解读1
 
一线城市刺激消费作用将更为明显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表示,此次新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一线城市体现将更为明显。
 
程世东表示,目前全国对新能源汽车限购的城市并不多,限购政策也比较宽松,从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来看,此次新政影响可能不会很大。但在一线城市,的确会刺激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但刺激程度如何,则要看具体的政策。有业内人士表示,“限购”是指控制新能源汽车总量以及限制购车人资格,新政中“不得限购”的表述,究竟是全部放开、随意购买,还是仅放开购车资格,或仅仅不再控制新能源汽车总量,这将影响新政对汽车消费的刺激程度。
 
解读2
 
汽车消费新政倒逼交通治理合理化
 
此次新政考虑到了刺激汽车消费可能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方案》明确,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结合路段拥堵情况合理设置拥堵区域,研究探索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政策,原则上对拥堵区域外不予限购。
 
程世东认为,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影响,但也不会太明显。第一,现有小汽车的基数比较大;第二,车辆的使用才真正影响城市交通,而非拥有。
 
他认为,新政更加积极的意义是倒逼各级地方政府拿出更加合理化的交通治理政策,而不再依靠、甚至依赖行政手段抑制消费需求,进而缓解交通拥堵,“不能依赖行政手段,就会迫使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限行限购本来也不应该作为城市交通治理的长期、根本性举措”,他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拿出合理的交通规划;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打造更好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吸引公众主动选择绿色出行。在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方面,也应该更多通过停车的市场化机制手段进行调整、引导。
 
解读3
 
应通过经济杠杆手段进行调控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认为,新能源车对城市拥堵也有“贡献”,取消限行、限购后应及时出台其他措施,降低车辆使用强度,避免给城市带来更大负担。
 
“放开新能源车购买限制的最直接动因还是希望借此来拉动汽车消费的增长。”在陈艳艳看来,放开新能源车限购和缓解交通拥堵并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关系,机动车使用强度才是导致城市拥堵的根源。
 
陈艳艳表示,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车虽然自身排放的污染少,但它对于加剧城市交通的拥堵亦有“贡献”,“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车数量的增多,会拖慢全路网所有车辆的运行效率,进而增加燃油汽车在低怠速状态下的污染排放。”因此,放开新能源车购买限制后,城市管理者要尽快出台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配套政策,避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成本。
 
放开新能源车限购后,如何避免导致拥堵进一步加剧?陈艳艳认为,城市管理者应及时通过提高用车成本等经济杠杆手段进行调控,例如,对驶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拥堵费、提高核心区域内的停车费等。
 
陈艳艳认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的特大城市,短时间内取消新能源车限购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这些城市更应该通过提供公共交通供给、优化出行结构等措施,引导市民减少对驾车出行的依赖。
 
背景
 
汽车市场去年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
 
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平稳增长的实施方案,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刘宇南也指出,汽车消费减速是2018年消费增速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要以稳汽车消费来托住商品消费“大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8年仅汽车消费一项减速,就造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新能源车表现较好,汽车类零售额虽同比下降3.4%,但新能源汽车增长了48.2%。“这个增速是相当快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这说明汽车行业的结构升级在加快。
 
广深放宽汽车限购增车牌指标18万个
 
不久前,《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出台,明确将优化汽车消费环境,逐步放宽广州、深圳市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扩大准购规模,其他地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规定。根据统一规划,广州、深圳将相继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增加指标配额。
 
其中,广州市在原有额度的基础上,本月起至2020年12月,将增加投放中小客车增量指标10万个。
 
深圳市从本月起,也将在原定每年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为8万个的调控目标基础上,2019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4万个(个人指标占88%,企业指标占12%)。
 
7、门槛将提高 新代工管理办法或6月发布
 
由于申请造车生产资质门槛颇高,多家新创车企选择与国内传统车企合作代工的模式生产产品,如蔚来汽车由江淮代工、小鹏汽车由海马代工、新特由一汽代工、电咖由东南汽车代工等。但以后有可能代工的门槛也将提高。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汽车企业代工管理办法或于今年6月出台,并对代工和被代工的车企均提高了要求。 
 
据消息人士透露,已拟定的代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企业需有或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就现有的新创车企来说,大部分企业难以符合上述要求,这意味着有关部门或通过提高门槛,收紧如今造车企业的规模。以上述易量化的销量条件看,仅蔚来一家符合要求,其截至2019年4月已交付1.66万辆蔚来ES8,而威马和小鹏的交付量则分别为9185辆和3306辆,不过威马通过收购获得了生产资质,不会畏惧代工管理办法的出台,但对于大多数没有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该办法或对其造成一定威胁。 
 
据了解,工信部第一次正式明确汽车的“代工”生产地位是在2018年12月6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在第四章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彼时虽提及代工模式,但未对“符合规定条件”做出进一步声明,新的代工管理办法将履行这一职责。据报道,目前代工管理办法正在起草修订中,最终版本或进行一定调整。
 
8、奥莱克察与比亚迪签署印度最大电动巴士订单
 
电车汇消息:6月7日,作为印度实现“2030年电动化”目标的一部分,印度上市公司奥莱克察与比亚迪签署1000台电动大巴合作协议。据悉,此次签约的1000台电动巴士有望在未来一年内投入运营。
 
王传福总裁在发言中表示,“感谢陈市长亲临现场,见证比亚迪与奥莱克察的签约,这不仅是比亚迪在海外拿到的最大纯电动车订单,更是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签订的最大纯电动车订单。”
创纪录千台订单的背后
 
印度特伦甘纳邦公交集团大巴调度中心主任谢赫巴尔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比亚迪于3月5日向海得拉巴市交付40台K9电动巴士,用于海得拉巴国际机场与市区间的公交运输,24小时运营,每半小时一班,预计这支车队每月将输送旅客超过47万人次。
 
目前,海得拉巴市约有4000台大巴,主要是使用天然气和燃油作为动力。谢赫巴尔说:“我们已再次购买了60台比亚迪电动巴士,把海得拉巴打造成印度电动巴士运营示范城市,进而向全国推广。”
 
2013年8月20日,比亚迪制造的电动大巴K9抵达印度金奈港,成为印度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台电动大巴,开启了印度公交电动化的先河。
 
六个月后,印度政府首次向电动大巴颁发运营牌照,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比亚迪K9在班加罗尔开始试运营。
 
2016年10月4日,比亚迪电动巴士K7成功爬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海拔3980米的罗塘,创下电动汽车所抵达的最高海拔纪录。 
 
进入印度市场以来,比亚迪携手当地合作伙伴,在班加罗尔、新德里、孟买、苏拉特等多个城市成功试运营电动巴士。今年3月5日,40台由比亚迪印度工厂生产的电动巴士正式交付当地第六大城市海德拉巴。至此,比亚迪在印度电动巴士保有量已提升至108台,成为当地交付电动巴士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占据印度在路运营的电动大巴80%的市场份额。 
 
目前,印度巴士保有量约170万台。印度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巴士实际需求量为300万台——这意味着印度存在130万台的巴士缺口,市场潜力巨大。
 
为适应印度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比亚迪与奥莱克察在海得拉巴合作设厂联合设计制造巴士。目前,工厂年组装约1000台电动巴士。
 
此外,比亚迪在印度金奈设厂生产底盘和组装电池。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介绍,“金奈工厂于2018年12月投入生产,主要生产K7和K9两款电动巴士的电池和底盘,占地约212亩,生产线全部开动后,预计将为当地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
 

汽车年检|小型汽车|汽车租赁|汽车轮胎|公共汽车|汽车救援|汽车配件|汽车空调|汽车价格|汽车美容